棗莊新聞網訊 記者日前獲悉,今年以來,嶧城區民政局緊扣社會幫扶群眾滿意度提升任務目標,緊盯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積極開展“五大行動”,真抓實干,塑造滿意民政,全面掀起了“民政工作提升年”的新篇章。
開展社會救助能力提升行動,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將城鄉低保、城鄉特困、殘疾人兩項補貼、孤困兒童等9類困難群體救助保障標準提升10%以上,截至9月底,全區共有救助保障對象20537名,累計發放救助保障資金7468萬余元。積善行,先后組織開展“抗疫有我 嶧起共擔”“五一勞動節 致敬最美抗疫人”等系列公益慈善活動,累計接收“嶧商情懷 嶧起向未來”“抗疫有我 嶧起共擔”“慈心一日捐”等主題捐款及定向捐款248萬余元,匯聚傳遞抗疫專項資金44萬余元和米面油、消毒液、口罩、棉被等價值20余萬元愛心物資,為1200余人(次)的困難群眾和奮戰在一線的抗疫人員送去社會各界的問候關愛。
開展養老服務擴容提質行動,滿足老年群眾生活需求。目前,城區東部(底閣)醫養康復中心、南部(福興)醫養康復中心和中部(夕陽紅)醫養康復中心已開始運營,實現了養老機構醫養照護全覆蓋。同時,大力改造提升鎮街敬老院,確保年底全部達到國家二星級標準。深化照護服務,探索“3+3+三”新型救助模式,統籌社會工作者、志愿者和公益崗3個群體力量,盤活彩票公益金、慈善資金等,委托市內兩家第三方公司,為全區1733名分散供養特困人員提供基本醫療、家政服務等基本照料護理服務,深受分散供養人員喜愛和歡迎。
開展社會事務保質增效行動,鞏固公共服務管理成果。截至9月底共辦理結婚登記1228件,受理離婚申請932件,婚姻登記合格率100%;保持去世人員100%火化;保持流浪乞討人員100%得到救助,截至目前,該區累計發放救助資金(物資)9.7萬元,實現了街面流浪乞討人員的“動態清零”目標。
開展基層政權規范建設行動,凝聚城鄉社區治理合力。做好規范“村改社區”和村級建制優化調整工作,開展基層治理創新,積極探索“1+3+3+3”基層治理新模式。目前,嶧城區陰平鎮斜屋村被省民政廳確認為全省基層治理實驗點;選報的《四“度”發力,打造城市社區治理共同體“嶧城樣板”》被市民政局推薦參加省民政廳2022年創新案例評選。大力提升村務公開水平,修訂完善《嶧城區村務公開指導目錄》,指導各鎮(街)自查自糾。同時,成立督導檢查組對各鎮街整改情況進行查驗,切實保障村民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
開展全方位大宣傳行動,暢通干群信息溝通渠道。整合13家區直單位53項救助政策,廣泛開展政策宣傳“六進一提”活動,有效提升人民群眾對社會幫扶政策的知曉率。全面推進移風易俗巡回覆蓋,截至9月底,全區紅白事新辦、簡辦累計節省資金近1700余萬元,(記者 劉明 通訊員 湯錦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