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新聞網訊 伴隨著優美的旋律,舞蹈老師帶領數十名學員翩翩起舞,舉手投足間盡顯中國舞古典柔美韻味……時下,這樣的場景時常在滕州市工人文化宮見到。這是該市總工會為滿足職工群眾文化需求,加強多樣化服務陣地建設,精心打造職工“精神家園”結出的碩果。
近年來,該市總工會牢牢把握工人文化宮“公益性、服務性”屬性,全新升級羽毛球館、舞蹈室、職工書屋、魯班學堂等10余類功能館室,為職工群眾提供共享網球場、籃球場等近2萬平方米室內外活動場地。今年上半年,開展文體健身、公益課堂、技能提升等活動580場次,服務職工群眾10余萬人次;持續深化“社會化、市場化”運營模式,成立工會全資子公司惠工投資運營公司,科學梳理閑置館室16間,盤活工會陣地資源4600平方米,確保工會資產保值增值、有效利用。延長服務職工的“手臂”,實現群眾性體育文化場館早8時至晚8時12個小時開放,周一至周日服務“不打烊”,公益性服務與市場化經營有益互補、相互促進,切實提升群眾職工的獲得感、滿意度。
為進一步延伸服務觸角,把陣地建在職工家門口,該市總工會建強市、鎮街、社區三級陣地,按照向基層傾斜要求,率先實施工人文化宮“下沉”計劃,創新工人文化宮市、鎮街、社區三級聯動模式,做大做強1個市級工人文化宮,規劃建設3個鎮街工人文化宮,試點打造2個社區工人文化宮,實現有場地、有人員、有經費、有制度、有項目、有績效的標準文化宮全覆蓋,為職工群眾提供零距離“3+X”服務,切實將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
立足為職工提供普惠性服務,先后開展“新春送萬?!?、職工聯歡會等文化活動120場次,羽毛球、乒乓球比賽等體育活動130場次,心理健康、太極拳等講座、培訓180場次,打造“節日有大賽、四季有活動、月月有培訓”品牌形象。立足于提供多樣化服務,通過辦理先模、工匠健身服務卡,開設勞模工匠講堂、職工大講堂,組建職工合唱團、才藝大擂臺等拳頭項目,打造立體化“滕工”品牌矩陣。大力開展個性化服務,通過“齊魯工惠”App、微信公眾號、美團等平臺拓展“定制服務”渠道,創新“職工點菜、工會上菜”模式,為職工提供全鏈條服務,更好地滿足職工需求。 (記者 李明 通訊員 朱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