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企業、群眾“上班時間沒空辦,休息時間沒處辦”難題,臺兒莊區推行“午間不斷檔·全年不打烊”服務?!安淮蜢取狈臻_展以來,區級政務服務大廳累計辦理各類事項753件,鎮(街)服務大廳辦理各類事項559件。
今年以來,臺兒莊區以“放管服”改革為抓手,立足于服務發展、服務群眾,著力創新機制、再造流程、優化服務,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助力高質量發展。
開啟新模式 辦事更高效
全面啟動“不打烊”服務,梳理40項高頻辦事清單,對外公布,安排40余名區、鎮兩級政務服務大廳工作人員,在午休時段、雙休日、節假日正常上班,最大程度滿足企業群眾辦事需要。
推進集成化審批服務新模式,以高效辦成企業群眾眼里的“一件事”為目標,進一步細化企業和個人全生命周期服務場景,在區、鎮政務服務大廳設置了“一件事”服務專窗,融合容缺受理、告知承諾、電子證照應用等舉措,在“減材料、減時限、減環節、減跑腿”上下功夫,實現“一件事”極簡辦、集成辦。
截至目前,共辦理“一件事”相關事項9000余件,其中,企業開辦2977件、企業準營903件,企業變更1048件,企業注銷382件,個人“一件事”3700余件。
持續提升基層政務服務能力,對全區6處鎮(街)、211個行政村進行為期3天的便民服務標準化培訓,“一對一”輔導“跨域通辦”服務規程,對政務服務平臺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項進行再培訓,激活“神經末梢”,推進基層政務服務能力提檔升級;推進“審批不出鎮”政策落地,制定《臺兒莊區開展“審批不出鎮”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根據“審批不出鎮”下放事項,編制各服務事項“零基礎模板”,建立審批智囊團,為推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獻計獻策。
開展業務培訓會,進行全面業務講解及實戰演練,保障工作人員真正實現獨立完成審批工作。目前,已辦理事項1419件。
主動破難題 服務更便利
智能秒批再推廣再擴大,充分利用“愛山東”APP、“智能輔助審批”等平臺,擴大企業開辦“無人工”審批覆蓋面,打破時間和地域的限制,推行掌上辦、簡易辦,實現證照辦理的大提速。
今年以來,新開辦企業927家,免費提供營業執照927套,印章746套2984枚,稅控設備872件,發票83萬余張。
梳理惠企政策助企紓困,會同稅務、人社、公積金等部門梳理匯集了2022年涉及減稅降費、金融支持等67條國家、省、市惠企、惠民政策,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將政策干貨摘編出來,明確責任部門和具體聯系人,解決關于政策“看不懂”“找不到”“無人問”等常見問題,助企紓困。
完善市場主體退出機制,推行“代位注銷”模式,通過開展業務大學習,精準掌握代位注銷適用情形、登記程序、申請材料等有關要求,提高代位注銷服務效率,讓真正有退出需求企業快捷便利退出市場,解決“退出無門”的困境;推廣“歇業備案”制度,讓在疫情期間面臨資金不足、經營困難的市場主體,可以自主決定在一定時期內歇業,以降低存續成本,打破了“一刀切”式注銷退市模式,幫助市場主體用足用好政策。
推出新舉措 項目快審批
專員幫扶,用情聯系項目。開啟“管家式”服務,選配24名業務骨干組成“項目管理”服務隊,對21個重點項目進行“一對一”幫扶,定期現場走訪,及時掌握項目建設情況,跟蹤項目審批進度,為項目手續辦理提供全程幫辦代辦服務。今年以來,已為項目辦理80余項手續。
摸排項目,凝聚合力。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充分發揮協調聯動作用,全力幫助企業解決揪心事、煩心事。
聯合區自然資源局,為京臺高速公路大運河服務區項目開啟“容缺受理+告知承諾”服務模式,解決因暫不能提供土地證和建設規劃許可證而無法辦理施工圖審查并影響項目工期的問題。
持續推進“改革最深入”的項目審批,實行“組團式”聯辦,將原本需要串聯辦理證照手續,同步并聯審批,實現五證齊發、水電氣暖信聯合報裝等服務,提速94%以上。
實行施工許可分階段辦理,企業在取得基坑支護和土方開挖階段施工許可后即可開工建設基坑、樁基礎工程,項目的開工時間至少可提前一個月,助力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投產。
實行“租賃即開工”模式,深化告知承諾制,為符合條件的項目開啟便捷之門。
實行“免申即領”服務,將以往環節整合壓縮,依托簽訂《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環節,免申請發放《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實現“一次辦好、一次領證”。(記者 梁鴻雁 通訊員 賈禮章 馮茜茜)